- · 《就业与保障》栏目设置[06/29]
- · 《就业与保障》投稿方式[06/29]
- · 《就业与保障》征稿要求[06/29]
- · 《就业与保障》刊物宗旨[06/29]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研究现状 德国在二战后就开启以产学研合作计划、联合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学校要求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锻炼,以此推动高职学校学科发展[1]。日本产学研
1 研究现状
德国在二战后就开启以产学研合作计划、联合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学校要求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锻炼,以此推动高职学校学科发展[1]。日本产学研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企业自主研发→消极不接受向积极应对的转变→政府立法推进校企合作,推动国家经济发展[2]。美国采取科技工业园区等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进程。英国将课程与工作技能结合起来,在学校学习期间插入长期或短期的实践应用与未来工作经验的学习[3]。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思想,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引进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项目率先推进产学合作模式。目前,我国的产学研主要形式为三学期制的“薄三明治”式的模式,“工学交替311”合作模式,以及“工学交替,预就业”的611模式等[4]。
宜昌地区道桥专业“工学结合”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主要有“双导师制”、“工学交替2+1”等类型,因道桥工程项目的单件性、阶段性及工期长,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开展传统的“工学结合”实习模式对集中在施工一线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现场教学难度较大,不能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得顶岗实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针对道桥专业的特殊性,亟待寻求贴合本专业的工学结合研究来解决实习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各类问题。
2 研究内容、过程
2.1 研究内容
本项目以我校道桥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顶岗实习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与企业的匹配度,并以目前15级道桥专业在校生“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企业学习来深入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的实际意义,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有效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研究过程
以我校15级道桥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企业走访、调研,修正人才培养模式,践行“工学交替”方式人才培养展开。
2.2.1 企业走访调研
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宜昌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相继对宜昌富强有限责任公司、宜都市三立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是否合理进行探讨。
2.2.2 模式修正、专家论证
通过调研掌握的信息,根据企业用人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团队成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正,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开展了专家论证。
2.2.3 修改完善、制定
通过调研、修改及论证,最终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一致:
(1)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2)教学形式项目化具体化,打破传统理论讲授灌输式教学,让学习走出教室,在项目中实操实践,在岗位上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3)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将课堂搬到工地上、岗位上;同时在科研、社会服务上,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并从16级道桥专业学生开始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方式。
2.2.4 实施践行、跟踪
(1)课程设置调整
1)增加课程:增设道路病害诊断及预防、智能化交通、市政工程的相应课程。
2)主次调整:将道路工程识图、路基路面施工、桥梁结构识图、桥梁工程施工等设置为核心专业课;将道路养护与管理、道路工程资料管理、道路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公路工程检测技术以及整周的路桥项目实训设置为较重要的专业课。
3)顺序调整:公共基础课(中文写作、办公软件应用、企业管理及生产组织等)→专业基础课(桥梁结构识图、路桥图纸识读,工程测量、材料试验检测能力等)→专业核心课(路基路面施工、桥梁工程施工、路桥施工组织编写能力、路桥规范应用等)→扩展课(道路养护与管理、道路工程资料管理、道路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公路工程检测技术、招投标文件编制等)。
(2)教学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改革
1)项目化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融入“四真”(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身份、真实压力)环境,层层递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超星学习通等学习平台,采用多种方式促使教学项目化。
文章来源:《就业与保障》 网址: http://www.jyybzzz.cn/qikandaodu/2021/0203/1082.html